学而篇的主旨在于,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,参看孟子核心概念的本末。
学而时习之,这是针对自己的成长,有朋自远方,针对自己和别人的交往,人不知,针对别人对自己的看法。三个层次的内容看似日常,其实是从本的角度来说,经常练习温习,真心的为朋友高兴,从不担心别人眼中自己的形象,这就是平淡的光辉,是踏实积累减少戾气的根本。
孝悌不犯上,看似是道德规劝,其实关键在于后一句,君子务本,孝悌和时习之不亦乐乎一样,都是平淡之中的本,是大道之本。道德经五十三,大道甚夷,而民好径。意思相同。如何变强,办法就是去变强,如何安住,如是安住如是降伏其心。
巧言令色鲜矣仁。这根本不是一个做人小技巧,这是再说如果抓着末,就会侵害本。
曾子三省,对应学而的三个层次,传不习乎,就是学而时习之,朋友交,为人谋,这都是一层一层的递进。坚持平淡的大道,坚持务本,太难了,容易轻忽所以要三省。
行有余力才能学文,因为文是末,搞反了天天文艺,那就末害本。逐渐推广,从孝悌到朋友忠信再到泛爱众,和孟子和梁惠王说的一样,如果不爱自己孩子就爱天下人,那就是假的。
子夏说的是本或者说道德,并非一定要一步步学习来,只要做到这些就是务本了。抱着圣贤书骂别人不读就不是读书人,那这人就是傻子。
重威是积累来的,无友不如己,那是日积月累筛选来的,这段着重在一个固字上,这是一个有过能改日日向善的结果。
归厚,一样务本而来的结果。
子禽问,孔子那些个政治观点都是哪学来的?子贡回答温良恭俭让,看似和闻政毫无关系,但是这才是日常的积累和感受的本。一个人如果积极打听,一定打听不到什么真消息,一方面自己太用力会偏激,另一方面别人也有防备,这鸡血人是谁啊乱打听,所以也不是求来的,也不是与来的,而是沁润而来。
志和行,孝可不是哄人,而是观察本是否真的在是时间的磨灭下足够稳固。
礼的用是和为贵,礼是本,和是末,反过来只追求礼貌,那就貌似是礼实则不是了。
信可以靠近义,恭可以靠近礼,最后身边都是可亲可信之人,就有所依靠。务本而向善。
敏于事而慎于言,跟从有道之人而修正自己,就是好学。吃饭住宿那都是末。
如切如磋,孔子说贫穷单单不谄媚还不够,还要安而乐之,顺受其正,这才是进一步,自保不够,还要激励自己去新民。所以子贡说自己忽然理解了诗经如切如磋的意思,就是一直在雕刻自己,参见孟子概念对内求全志,参见大学止于至善。
不担心别人不理解自己,而担心自己没理解和认清别人。自己就是本,别人眼中的自己永远是末,本立而道才可以生。要注重提升自己对于人的理解和判断,而不能上来就说别人不了解自己,其实大多数情况都在自取其辱。参见 12 身边都是可靠之人,这是不断认清和甄别以及和身边人交互,最终的结果。
请勿转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