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子关键概念总结

  1. 关键概念总结

关键概念总结

  1. 本末:

    大学所言,物有本末,事有终始,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。孔孟之教人务本,随末自然生发。如果试图本末都要,或者抓着末不敢放手,担心放手就淹死,那就会引来虚妄。同样的道和术就是本末,透过孟子一书的众多例子和对话,摸到并切实持有背后的孔孟之道,这才是目的。盲目记住例子,揪着小地方钻牛角尖,这就是执于术而弃道,尽信书了还不如撕了,古人的糟粕而已,尽疑书也不如撕了,忙着信和疑,此中真意肯定是没空理解了。

  2. 集袭:

    公孙丑拔苗助长故事,是集义所生者,非义袭而取之也。道德经 63,天下大事作于细,求是就是集义。反过来,开场就持有宏大概念,就是试图袭取义。佛家就是执相。本末,是从出发点讨论,集还是袭,是从实操过程上讨论。

  3. 持志无暴气:

    告子不动心隔离内外,变成机器了。孟子说持志,不暴气。这里的气内外皆有,既有自身内部的纠结疑惑内耗疑虑,佛家说贪嗔痴慢疑,又有外界的纷扰攻击拖拉八卦。参见万章篇,子产和鱼。道德经 56,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。挫锐解纷,和光同尘。对内对外都可以如此对治。孟子养浩然之气,反观夜气,求其放心。

  4. 对内求全志:

    持志,要持全志,立大志,逢人皆言尧舜。不是吹牛逼,而是如果对内采取量化指标,或者依据自己现状做妥协,那就是随波逐流,不是孔孟之教,也不是君子德风。最后求上得中,求中得下,枉尺直寻,最后寻也丢了,许行,戴盈之,齐王削彼适我,选择自己想听的听,这都是对内不求全。

  5. 对外食功:

    对外如果要求别人持全志,那就是袭义的虚妄,最后只能如杨墨,手拉手相率为伪。参见本末,本末如果都要,那就相率为伪。参见孝道,可以权变,但是不能否定自己的人伦,否则就是相率为伪。人都是有亲疏远近的,问题和事情都是有先入手后入手的点,试图一口吞掉,吞不下说谎话,就是相率为伪。对自己要求就是圣人,对实际世界就是依据结果功效的量化,而不能嘉奖好心。

  6. 命,顺受其正:

    求则得,舍则失,就是对内持全志。求未必得,舍未必失,这就是对外食功,看运气了。孔孟之道说的是对内做好自己不设上限无限自强,对外就接受命运。而不是依据自己现状选择职业规划,时过境迁失算之后就咒天骂地。

  7. 性善,反思:

    众生皆如来法性具足,被气蒙蔽而不能证得。四端就是证据,然而需要修身为本。反思和慎独是极少的几个工具,用心如镜。因为性本善,所以可以反思而应对一切问题,舜何人予何人,圣凡无二。

  8. 规矩和礼:

    君子德风,小人德草。君子小人之泽都五世而斩,中庸 28,愚而,贱而,生乎今之世,反古之道,灾及其身。不过脑子就复古上老规矩,后果很糟糕。规矩是王者建立维护的,时间一长就过时了。调整就是权变,权衡根据实际情况改动,而不是认死理袭老义。


请勿转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