序说

  1. 孟子七篇

介绍孟子的总体结构

孟子从仁到义,增加判断,对真实情况的权变;

程子说孟子英气圭角害事,因为难以至极,容易引来无脑拥趸,容易以成就自喜;

正人心,存心养性,存心的反向是放心,正心知本末,千变万化的应对中训练出来。

孟子七篇

各篇再分上下,篇目分别为:梁惠王、公孙丑、滕文公、离娄、万章、告子、尽心,各篇题目其实反映本篇核心内容:

  1. 梁惠王:题名是不得道心之君,对身在位而放心无道之君,孟子上门游说,以本篇言人有遮掩之弊,也彰人有可教之理;遮掩之弊多在舍本逐末,可教之理实在本立道生;
  2. 公孙丑:题名是孟子学生,孟子对学生则是循循善诱之,接续上一篇的内容,以本篇释立本,深言所求之本,以明本末之辨;
  3. 滕文公:题名是得法之君,滕文公多次来访求教,对有存心向道之君,则言弘道之法,本篇释道生,与公孙丑篇一同呼应梁惠王篇的内容;
  4. 离娄:题名为古之明目者,言成规矩,规矩不反仁义,所以全仁义也,反之则为小人用;在民则亲亲尊贤,在君则体群臣子庶民,所谓先王之法。
  5. 万章:题名为孟子弟子,言即性知名,为公则尽义,在承天命,为人则求仁,在正五行,
  6. 告子:题名是有诡辩才,以此言求末害本,求道之途多有疑,以此言不可失心;
  7. 尽心:言大学心传,综函全篇

请勿转载